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于开展2022年度申报教学系列高级职务代表作送审及相似性鉴定等工作的通知
作者:快检测查重系统 发表时间:2022-07-02 17:38:30 浏览次数:580
各科室、部门:
根据安徽医科大学2022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安排,现将安徽医科大学2022年度申报教学系列高级职务代表作送审、代表作相似性鉴定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代表作送审人员范围及要求
(一)代表作送审人员范围
拟申报教学系列高级职务及实验教学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二)代表作送审要求
1.代表作形式
代表作包括论文、教材、著作等能代表个人学术成就和贡献的成果。
2.代表作材料要求
(1)申请代表作送审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需填写《2022年安徽医科大学教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务代表作送审情况表》(简称送审情况表,附件1)和《2022年安徽医科大学教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务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表》(简称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表,附件2)。申请人按照填表说明及要求填写,不得擅自改动表格,并对所填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将附件1转化为PDF,并以“姓名-申报职称-送审二级学科-送审情况表”的格式命名(下同),如“张XX-教授-免疫学-送审情况表”。同时提供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表(附件2)的WORD版,参照上述命名格式进行命名,如“张XX-教授-免疫学-同行专家评审意见表”。
(2)填写《送审代表作个人登记简表》(附件3)。
(3)申报教授职务者需提供3篇代表作,申报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职务者提供2篇代表作,对破格晋升人员须另加送1篇代表作。送审代表作提供PDF版,并以“姓名-申报职称-代表作*”格式进行命名,如代表作1,则命名为“张XX-教授-代表作1”,以此类推。
(4)送审代表作须符合教学系列职称申报条件要求。
所有送审的论文应为本人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发表的独撰、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通讯作者论文要求第一作者为自己指导的学生或自己主持三类项目的项目组成员。为鼓励合作,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论文不作要求。共同第一作者认可检索报告中排名第一位的作者,对于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 SCI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不分排名前后均予以认定。共同通讯作者 SCI 论文,认可排名最后一位的作者;对于校人字〔2018〕135 号文件公布(2018年11月7日)之前发表的共同通讯作者 SCI论文,检索报告中排名第一位通讯作者或排名最后一位作者论文均予以认定。对于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 SCI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不分排名前后均予以认定。对近期出版且评审时未被相关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只做四类论文认定,请送审人员在选择送审论文时注意。
(5)送审代表作论文须提供论文检索材料,以论文发表当年检索信息为参考,其中2019年12月31日之前发表的论文按照基础版执行,2020年1月1日以后发表的论文可选择按照基础版或升级版执行),其它公开发表的论文需在校图书馆做论文验证报告。在学校图书馆做检索个人可提前至图书馆网站申请。
(三)代表作送审结果运用
申报高级职称的代表性作品同行评价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对晋升教学系列高级职务代表作鉴定结果出现“尚未达到”的,不予推荐申报。代表作鉴定结果有效期两年。
二、代表作相似性鉴定要求
(一)相似比检测要求
为净化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从2012年开始,高校教学系列高级职务晋升时,送审的代表作需要进行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现就送审代表作相似性鉴定材料报送要求如下:
参加代表作送审人员填写《学术成果送鉴明细表》(附件4)。2021年度论文相似性鉴定通过人员,若2022年代表作不重新送审,可不做论文相似性鉴定;若替换部分文章重新送审,对于2021年已检测通过的论文在《学术成果送鉴明细表》中备注“2021年已检测,2022年不再重新检测”。
(二)相似比检测结果运用
检测结果作为评审时重要参考,检测结果有效期两年。对于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不予推荐申报。
三、相关要求
1.申报人员具体需要提交材料见附件5《提交材料清单》;申报人员请将申报材料电子版于7月6日(周三)下午17:00前发送至人力资源部邮箱efyrlzyb@163.com(邮件命名为“姓名+代表作送审”),逾期不再受理。
2.申报人员特别要注意送审情况表上所填代表作与论文PDF版、相似性鉴定表上论文顺序应一一对应。
3.代表作鉴定费和相似性检测费按实际发生费用在送审前收取,交费时间和方式另行通知。
联系人:郭彪 联系电话:63869627。
特此通知。
相关附件:
· 附件:2022年教学系列代表作送审材料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